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少派林 深功出巧匠·苦练出真功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说起兵器,大家可能觉得枪最厉害,一戳一个准,但其实棍才是老大中的老大,是各种兵器的总纲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不管用什么兵器,你的身体怎么动,怎么站,怎么走,都离不开棍法的基本原理。枪法里的中平,拳法里的四平,本质上就是棍的四平式;剑法里的骑马分鬃,拳法里的探马,对应的就是棍的跨剑式;藤牌斜着走,拳法里的月步,那就是棍的骑马式。还有劈山式、凤展翅、潜龙单、手扎枪、旋风跨剑,简直把各种兵器的精髓都给棍法吸收了。这就像武林高手练内功,万法归宗,棍法就是宗。既然棍法这么厉害,是不是学了棍就不用学别的了?当然不是,古人创这些武艺各有各的侧重和特点,咱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天赋和擅长,不能一棍子打死。不过有几门绝学那是真金白银,值得咱们好好钻研。比如杨家枪的刚猛,太祖长拳的舒展绵密,张短打的精巧,孙家阴手棍的诡秘,还有少林的尖枪带棒。这武家正传要是能练到炉火纯青,其他的杂七杂八可以先放一边了。不同的兵器设计思路不一样,用法也千差万别。比如棍头轻、柄长的适合用阴阳手;棍头重、柄短的就用阴手。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家伙,像铲子、叉子、把子、镰刀,甚至爪锤、钺斧、关刀、斩马刀、狐尾槊、软鞭、倭刀、竹节鞭、双刀、双剑、双锏。虽然名字不一样,但很多都是一个路子,解决同一个问题。刀主要靠砍,枪和戟主要靠扎,勾连类的主要靠勾和推。特别是藤牌这家伙抵御矮结实,硬碰硬很难,得想办法诱骗它露出破绽,才能找到机会。说到棍法,很多人一提就是少林棍,但你仔细看那些图谱,好像全是枪法,这又是为什么?老话说的好,打人千下不如一扎,意思是扎一下可能比连砍带打效果更好。所以少林棍法其实是三分棍法,七分枪法,还带着点棒的影子。这就是为什么少林棍能在众多棍法里脱颖而出,成为棍中白眉(顶尖高手的意思)。在棍法里有个姿势叫四平势,可以说是所有姿势的老大哥,为什么?因为它变化多端,攻守兼备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如果对手也摆四平势,我怎么办?别慌,可以用别的招式去迷惑他,等他变了我再变回四平,趁虚而入。记住,四平还能用四平破,关键在于变化,要灵活,要巧妙抓住对方的空隙,一击制胜。单手扎枪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冒险?好像孤注一掷,万一被挡了,前功尽弃。其实不然,这是少林棍法的精髓所在。如果你在圈里扎枪,被对方拿住了,没关系,顺势用倒拉棍溜走,然后用风卷残云反击;如果你在圈外扎枪被对方拦住了也没问题,顺势用孤雁出群溜走,然后用鹞子扑鹌鹑反击。这叫什么?这就叫无中生有,死里逃生,哪有什么孤注一掷,这是高手过招。刚才说了圈里扎枪和圈外扎枪结果大不一样,在圈里扎容易被对方抓住,而且步伐会变得很别扭,棍法也施展不开;而在圈外扎对方很难抓住你,你的步伐灵活,棍法也能充分发挥威力。所以说实战的时候尽量选择在圈外下手,这样胜算更大。棍法里“拿、拦、提、捉、劈”这几个字眼很重要。简单说,圈内主要用拿,圈外主要用拦,想挡住下面的攻击,就用提,想保护上面就用捉,至于劈,上下左右都能用,具体怎么用?很难形容。但核心思想就是拳法里的阴阳变化,一会儿向上,一会儿向下,像龙一样飞翔,像凤一样舞蹈,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一样灵活圆转,前手要伸缩自如,后手要收放有度不留痕迹。棍法里有扎、打、劈三种主要攻击方式,能混着用吗?当然可以,但各有讲究。哪些地方不能扎?眼睛、鼻子、喉咙、心脏、肋骨、肚子、虎口、膝盖、脚踝;哪些地方不能打或劈?太阳穴、脑袋、耳朵、手指。为什么要扎手?让对方拿不稳棍子;为什么要扎膝盖脚踝?让他出不来;为什么要扎心口肋骨?让他没法格挡。总的来说,上下身容易挡住,但心口和手最难防。俗话说“去如箭,来如线”,强调的就是速度。棍子虽然小,但架不住招式多,有人担心万一格挡不中,会不会打空?其实不用担心。如果对方扎我脸,我用斜着的姿势挡,正好形成一个“乂”字;如果对方扎我胸口,我还是用斜着的姿势挡,也是“乂”字;如果对方扎我脚,我用高一点的姿势挡,形成一个“弋”字。总之,无论用什么招式,每一次交手都能形成一个类似“乂”字那样的结构,保证命中,哪有打空的道理。江湖上流传一句话,“千金难买一声响”,意思是说棍子打出去,听到响声说明打中了,就可以继续进攻了。这话对不对?不一定。有时候你突然一棍子下去,没招没架,直接命中,根本没响声;有时候你明明招架了,但对方连打七八下,响声还少吗?所以说不能只听棍响,就以为打中了,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“先人发,后人至”,这说的是什么?先出手后到达。还有个更高级的“旧力略过,新力未生”,就是说在对方旧的力量刚过去,新的力量还没跟上的时候,抓住这个瞬间出手,这种时机把握简直是千古不传的秘密,谁能领悟其中的奥妙就能控制对手,让他进也不是,退也不是,最后只能乖乖认输。如果双方都等着对方先动手,那怎么办?这时候就要用到虚实之道了。比如对方枪一发,我立刻用枪去拿住;如果对方不动,我就趁机扎出去,这一扎深浅适中,真假难辨。谁能明白这其中的奥妙?武艺就能更上一层楼。所以高手过招讲究的是“彼静我乱,彼乱我静”,能在平静中发动攻击,也能在混乱中保持冷静,这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。俗话说“器长一寸强一寸”。如果对方拿着长枪,我只有半截短棍,怎么打?难道就认输吗?当然不是,这只是说你不能先发制人,怎么办?用花招去引诱他,等他枪靠近了,我就用拿或者提的技巧快速靠近,钻进他的枪圈里,就算他枪再长也没用了,这就是所谓的守法,以守为攻。如果我拿着小棍子,就算装上刃,遇到拿着长刀大剑的对手,难道会被他轻易截断吗?当然不会。棍法里有穿、提、闪、转的绝技,用起来就像活龙活虎一样,让对方的刀剑根本抓不到我的棍子,这就是柔能克刚,用巧妙的方法战胜笨拙的力量。不过如果是枪,因为太长太重,行动不便,反而容易被刀剑伤到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这穿、提、闪、转到底是什么神技,不是心思缜密,善于思考的人想不出来,也不是功力不够深厚的人能说清楚的。闪转就是手稳住,步子小,把棍子推到对方怀里,左拿就往右闪,右拿就往左闪,让对方摸不着头脑;穿、提格局更大,运用起来非常灵活,像圆圈一样转来转去,没有固定的套路,快得像闪电让人眼花缭乱,根本来不及反应。掌握了这个,不管什么招式都能立于不败之地,甚至能破解各种兵器,靠的就是前面说的“静中用乱”“旧力略过”“彼不动我扎”,其实都是这个道理。图谱里有人拿着棍子根部,有人拿着中间,这是怎么回事?这得看情况。如果我已经钻到对方棍子里面去了,收棍子的时候就要用阴手,这样我的棍子就收得紧,对方的棍子在我外面等于废了;如果我还没靠近对方,就要用尖枪带棒的姿势,如果只拿中间,棍子根部就容易打到自己肚子和肋骨。所以什么时候拿根?什么时候拿中?都有讲究,不能一概而论。平时拿棍子总怕掉手,真打起来,能不能换手?当然可以。左右换手,就是为了迷惑敌人,让他猜不透你下一步要干什么,但是换手要在快要交锋之前悄悄的换,让对方察觉不到,所以平时练习就要熟练,这样真到关键时刻才不会手忙脚乱。能不能一直守着一个姿势不动?不行。兵法讲究神出鬼没,变化无穷,所以高手过招,一会儿用这个姿势,一会儿换那个姿势,让对方眼花缭乱,根本跟不上节奏,这样胜利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。如果只守着一个姿势,对方一看就明白你的虚实,怎么能赢呢?有人说打仗打仗、阵法阵法,哪有那么多变化,确实正规作战,阵型是固定的,但那是平时训练,真到了战场上,面对强敌就要灵活应变,要么先下手为强,主动出击,要么后发制人,等待对方露出破绽,关键是要看情况,抓住机会就上。最重要的还是胆子要大。图谱里的姿势,有时候手伸得很开,腿也迈得很大,身体也挺得很高很低,看起来好像有很多空隙,是不是很容易被敌人钻进来?其实不是,这叫诱敌深入,故意给你留个口子,让你以为有机可乘。如果你把自己收得紧紧的,门户关得严严实实,敌人怎么可能钻进来呢?万一被十几个人围住了,怎么跑出去?这时候就要用指东击西、声南攻北的策略,先假装攻击最强的,吸引他的注意力,然后突然袭击旁边弱一点的,打他个措手不及,这样包围圈就能被打破,这就是寡可敌众的道理,人少也能打胜仗。好不容易跑出去了,结果敌人又排成一队,或者雁翅阵想再把你围回来,怎么办?记住,敌人最怕的就是从背后偷袭,这时候你可以稍微退后一点,只盯着右边第一个敌人,这样其他人都在你面前,你的背后就安全了,这就是一面受敌的战术。如果敌人还是从四面八方一起冲过来,怎么办?可以用佯输诈败的计策,假装害怕往后跑,敌人肯定会追上来,追的人多了,肯定有快有慢。这时候你抓住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人,用一个出其不意的招式把他打倒,这就是以弱胜强的秘诀。很多人学武之前可能偶尔打赢过别人,但学了之后反而打不过了,这是怎么回事?不是因为学了没效果,没学的时候遇到敌人,脑子一片空白,凭着一股冲劲儿往前冲,反而可能赢;学了之后心里想着怎么赢,怎么不出错,反而犹豫不决被别人抓住了机会。这就是所谓“相打忘记跌法”,打起来忘了基本功,只有把基本功练扎实了,心手合一,出手快收手也快,才能万无一失。为什么一遇到真刀真枪,就忘了平时练的套路,手脚不听使唤了?这主要是因为虽然你觉得自己功夫不错,胆子也大,但如果平时见识不够广,基本功不扎实,一旦遇到真正的对手,心里就会紧张,手脚就会发抖,根本控制不住自己。所以说“弓马熟练”是有道理的,基础打牢了才能临危不乱。有人问人站着也就五尺高,侧身对敌也就一尺多宽,图谱里画那么多复杂的姿势干嘛?这就像画地图一样,是为了让清地形,通过这些图谱和口诀让你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能明白哪些是生门,哪些是死门,哪些是正确的招式,哪些是迷惑性的招式。等真到生死搏杀的时候,就能一眼看穿对方的意图,提前做出反应,化解危机,记住关键时刻,别听别人瞎指挥,相信自己的判断。练武的时候我们都穿着衣服披着盔甲,图谱里为什么都画的是光着膀子只穿条裤衩的,难道不怕挨打吗?其实不是怕不怕的问题,而是为了看得更清楚。图谱里画成这样,就是为了看清手腕、肘部、拳头、胸部、背部、腿部、脚部的阴阳虚实,以及身体的正反高低左右,这样你照着练就不会手脚错乱,方向搞反了,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动作的关键,掌握身体的变化。当然图谱只是参考,不能死板的照搬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长宏网-好的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头条网-正规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