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宝九年,那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,长安城的喧嚣渐渐散去,宫中的灯火也稀稀落落。
杨玉环独自一人站在冷清的宫殿角落,她的眼眸中满是绝望与无助,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未曾落下。
她被逐出了那个曾经给予她无限荣华的深宫,那些曾经的恩宠与辉煌,如今都化作了泡影。
她缓缓抬起手,手中紧握着一把剪刀,那剪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冷的寒光。
她微微颤抖着手,对准自己那一头如瀑布般柔顺的青丝,深吸一口气,然后果断地剪了下去。
青丝纷落,仿佛剪断了她与过往的种种羁绊,也剪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。
然而正是她的那一剪,让她重新获得了新生,重新回到了李隆基的身边,重新备受恩宠。
那么,关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,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曲折呢?今天文史君带大家走进那个浪漫而温情的大唐盛世。
展开剩余88%从“寿王妃”到“帝王新宠”公元719年,杨玉环出生于蜀州(今四川)一个普通官宦之家。
他的父亲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,官职虽然不大,但一家生活温馨和谐。
不幸的是,其父早逝,随后杨玉环由叔父杨玄璬抚养长大。
在严格的教育环境下,杨玉环不仅出落得姿容绝世,更精通音律、擅长舞蹈,尤其琵琶技艺超群。
开元二十二年,公元734年,十五岁的杨玉环在咸宜公主的婚礼上被寿王李瑁(李隆基第十八子)看中,不久便被册封为寿王妃,开启了她的宫廷生活。
婚后,杨玉环与寿王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,然而后来因为不能生育,杨玉环逐渐被寿王冷落。
与此同时,唐玄宗李隆基(685-762年)的感情也出现了巨大的空缺。
开元二十五年,公元737年,李隆基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。
那位陪伴玄宗二十余年、几乎享有皇后待遇的妃子之死,给时年52岁的皇帝带来了难以排遣的孤独与忧郁。
史载武惠妃死后,李隆基“郁郁不乐”,虽贵为天子却“无复意绪”,白天强撑精神处理朝政,夜晚则常常陷入无法自拔的思念。
而这一切,都被“高力士”觉察到了。
高力士是李隆基身边的第一太监,他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前途,另一方面为了讨好李隆基,开始悄悄给李隆基物色新的人选。
不久后,他物色到了杨玉环。接着,精心策划了一场“偶遇”。
开元二十八年,公元740年九月,在李隆基的“千秋节”庆典上,高力士有意安排时年22岁的杨玉环出现在皇帝的视线中。
当身着淡粉色牡丹绣裙的杨玉环与李隆基四目相对的那一刻,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——“时间仿佛静止”,周围喧嚣尽消,李隆基的目光再也无法从那位儿媳身上移开。
霓裳羽衣下的情欲萌动唐朝唐玄宗时期有一个习惯,每年十月,李隆基都会带领百官及皇亲国戚前往温泉宫避寒。
那一传统活动为李隆基接近杨玉环提供了绝佳机会。
开元二十八年冬,高力士以“伶人未至,需王妃献舞解围”为由,巧妙地将杨玉环引荐给李隆基。
面对父皇的召唤,寿王李瑁虽心有疑虑却不敢违抗,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带入深宫。
温泉宫内,一场精心设计的艺术邂逅正在上演。
李隆基以新创作的《霓裳羽衣曲》为由,邀请杨玉环即兴编舞。
那支曲子极具梦幻,相传为某夜李隆基梦见自己置身广寒宫,耳闻仙乐缭绕,醒后只记得部分旋律,便结合当时流行的《婆罗门曲》创作而成。
当杨玉环在氤氲热气中褪下披帛,随着琴声翩然起舞时,她“小垂手后柳无力,斜曳裾时云欲生”的曼妙舞姿让李隆基彻底沉醉。
杨玉环的舞蹈天赋与李隆基的音乐造诣,在那一刻产生了奇妙共鸣。
皇帝亲自抚琴伴奏,杨玉环则即兴编舞,两人在艺术的掩护下完成了第一次亲密接触。
当舞毕的杨玉环香汗淋漓时,李隆基情不自禁伸手为其拭汗,那一逾越礼制的肢体接触点燃了两人间难以言说的情愫。
接下来的二十六天成为大唐宫廷史上最为香艳的篇章。
李隆基打破惯例延长了温泉宫之行,日日召见杨玉环切磋音律,夜夜留她在寝宫侍奉。
据《旧唐书》等史料记载,那段时间里“帝与妃朝夕相对,夜夜相伴”,杨玉环的第一次侍寝便创下了令李隆基“彻底沦陷”的纪录。
关于那次侍寝的具体情形,正史讳莫如深,但野史笔记却留下了诸多香艳描述。
有记载称侍寝之夜杨玉环“身着华丽宫装,面若桃花,眼含秋水”,以温婉聪慧征服了皇帝;也有说法称李隆基在杨玉环酒醉后强行占有,不顾其微弱反抗。
无论细节如何,那次侍寝确实产生了颠覆性影响。
年近五十的李隆基仿佛重获青春,而杨玉环也在这个更有权势的男人身上找到了安全感与存在感。
可温泉宫之行结束后,李隆基却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:如何名正言顺地将儿媳纳入后宫?
在儒家伦理根深蒂固的唐代,那种违背人伦的关系必将引起朝野非议。
为此,李隆基与高力士精心设计了一场“宗教仪式”,以“为太后祈福”为由,颁布了《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》,命令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,道号“太真”。
那一举措表面上是为已故的昭成皇后追福,实则是为日后的册封贵妃扫清障碍。
据多种史料记载,在杨玉环成为女道士后,李隆基为表对杨玉环的决心,也甘愿接受“剃头”的惩戒。
不过,那里的“剃头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削发,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自我贬损仪式。
皇帝作为“天子”,其身体发肤都具有神圣政治意义,“剃头”意味着暂时放弃部分皇权象征,将自己降格为普通情人。
李隆基通过那种极端方式,向杨玉环也向整个宫廷宣告:为了爱情,他愿意暂时摘下帝王冠冕。
杨玉环的“出家”闹剧持续了不到一年。
天宝四年,公元745年,李隆基就急不可耐地为她“褪道还俗”,正式册封为贵妃。
由于当时皇后之位空缺,杨贵妃实际上成为后宫之首,享受的待遇远超普通妃嫔。
更重要的是,她的三个姐姐也同时得到册封,分别成为韩国夫人、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。杨家一门,瞬间成为大唐最显赫的家族。
另外,她的家族也因此飞黄腾达,尤其是堂兄杨国忠后来官至宰相,把持朝政,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根。
马嵬驿前的生死诀别不过,有生活的地方就有争吵,帝王家亦不能例外。
天宝五年和天宝九年,杨玉环曾两次被唐玄宗遣送回家。
史书记载,那两次冲突都是因为她“妒悍不逊”,也就是说,她恃宠生娇,言行有些过分。
尤其是第二次冲突更加严重,杨玉环被送出宫后,以为再也回不去了。绝望之中,她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举动——剪发明志。
那天夜里,杨玉环将太监韬光叫到面前,对他说自己有罪当死,但身上的珠宝服饰都是皇帝所赐,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只有头发是父母所生,可以代表自己的真心。说完,她拿起剪刀,剪下一缕青丝,托韬光带给皇帝。
那一招太高明了。
唐玄宗看到杨玉环的青丝,想象着她绝望的样子,顿时心软了。他立即派人将杨贵妃接回宫中,两人重归于好,感情反而更加深厚。
随着杨贵妃地位的稳固,杨家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。
当时杨玉环要多么受宠?史书记载,当时就连李隆基的亲生女儿在杨家姐妹面前都要让位。
建平、信成公主因与杨家不和,甚至还被追回册封物品,驸马独孤明还因此失官,杨家权势之高可见一斑。
向来自然界的规律都是,物极必反。一个事物发展达到了巅峰,势必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。
杨家的命运如此,大唐的气运也如此。
天宝十四载,公元755 年,安禄山发动行动,檄文直指杨家。叛军逼近长安后,无奈之下的唐玄宗只能仓皇出逃,杨贵妃和杨家人随行。
但随行禁军和官员对杨家怨恨已久,认为杨国忠专权、杨家奢靡致灾。
队伍行至马嵬驿,行动爆发,杨国忠被杀,士兵包围行宫要求处死杨贵妃。
玄宗面临艰难抉择,最终赐死杨贵妃。同时,虢国夫人等杨家人逃亡时被追兵包围,先后自尽,杨家就此覆灭。
杨贵妃之死,标志玄宗时代结束、盛唐落幕。
读者们,关于“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故事”,大家怎么看?如果喜欢本文章,请分享收藏哦~
发布于:山西省长宏网-好的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头条网-正规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